浊度计
检测目标:液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(浊度)。
原理:通过测量特定角度(90°或180°)的光散射强度,量化颗粒物对光的散射效应,反映浊度高低。
1. 工作原理
- 光源发射:
采用稳定光源(如LED或激光),通常为近红外光(约860 nm),避免样品颜色干扰。 - 光与颗粒相互作用:
入射光穿过样品时,悬浮颗粒会导致散射(部分光改变方向)和吸收(光能被颗粒吸收)。- 散射强度:与颗粒浓度、粒径(>0.1 μm)、形状及折射率相关。
- 检测角度选择:
- 90°散射(侧向散射):对细小颗粒(如胶体、细菌)敏感,符合国际标准NTU(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s)。
- 180°散射(透射/背向散射):适用于大颗粒或高浊度样品,常用于FNU(Formazin Nephelometric Units)。
- 多角度检测:高端仪器结合多个角度(如0°、90°、180°),提升复杂样品的准确性。
2. 仪器组成
组件 | 功能 |
---|---|
光源 | 发射单色光,减少色度干扰。 |
样品池 | 透明容器(玻璃或石英),确保光路稳定。 |
检测器 | 在特定角度(90°、180°等)接收散射光信号。 |
信号处理器 | 将光强转换为电信号,计算浊度值(NTU/FNU)。 |
校准系统 | 内置标准曲线(如Formazin标准液),确保量值溯源。 |
3. 关键参数与影响因子
- 颗粒特性:
- 粒径:大颗粒散射更多前向光(小角度),小颗粒侧向散射(90°)显著。
- 形状与折射率:不规则颗粒或高折射率物质(如矿物颗粒)增强散射强度。
- 环境干扰:
- 颜色干扰:有色样品吸收特定波长光,需通过近红外光源或算法补偿。
- 气泡:引起异常散射,需静置或消泡处理。
- 温度波动:影响颗粒布朗运动与光路稳定性。
4. 校准与标准
- 标准物质:
- Formazin悬浊液:国际通用标准(1 NTU ≈ 1 FTU),模拟自然颗粒物。
- 微球标准液:聚苯乙烯微球提供稳定粒径分布,用于高精度校准。
- 校准步骤:
- 用零浊度水(超纯水)调零。
- 使用系列标准液(如0.1/10/100 NTU)建立线性响应曲线。
- 验证中间点,确保仪器线性误差<±2%。
5. 应用场景
- 水质监测:
- 饮用水处理:控制过滤效果(目标<1 NTU)。
- 污水处理厂:监测进出水浊度,优化絮凝剂投加。
- 工业过程:
- 制药:注射用水浊度检测(符合USP/ChP标准)。
- 食品饮料:果汁、啤酒的澄清度控制。
- 环境科学:
- 河流/湖泊泥沙负荷评估,关联悬浮物浓度与浊度(经验公式转换)。
6. 注意事项
- 样品处理:
- 避免剧烈摇动产生气泡,静置后测量。
- 高浊度样品需稀释至线性范围内(如<1000 NTU)。
- 仪器维护:
- 定期清洁样品池,防止划痕或污染。
- 校准频率:每日使用前或样品性质变化时校准。
- 干扰规避:
- 油性样品需特殊溶剂清洗管路。
- 强吸光物质(如染料)选择多波长补偿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