荧光光谱仪
检测目标:叶绿素a、油类污染物(如多环芳烃PAHs)、特定有机化合物(如芳香烃)。
原理:
- 激发-发射机制:利用特定波长(如紫外光/蓝光)激发样品中的目标物质(如叶绿素a或PAHs),使其电子跃迁至高能态,随后释放荧光(较长波长)。
- 光谱分析:通过检测荧光发射波长(如叶绿素a的650-700 nm红光)和强度,结合标准曲线定量目标物浓度。
应用场景:
- 水环境监测:
- 叶绿素a检测(评估水体藻类生物量及富营养化程度)。
- PAHs检测(工业废水、石油泄漏污染监测)。
- 土壤/沉积物分析:识别有机污染物(如原油、多环芳烃)。
- 生物/医学研究:细胞标记、药物代谢产物检测。
实例:
- 叶绿素a检测:蓝光(约470 nm)激发,检测叶绿素a在680 nm处的荧光峰值。
- PAHs检测:紫外光激发(如254 nm),通过PAHs的特征荧光谱(如荧蒽、苯并[a]芘的特定峰)辨识。
注意事项:
- 干扰因素:复杂基质(如浑浊水样)可能引起光散射或荧光猝灭,需通过过滤或化学分离预处理。
- 校准:需定期用标准物质(如硫酸奎宁)校准仪器灵敏度和波长准确性。
- 光稳定性:某些荧光物质易光解,需避光保存样品。
仪器示例:
- 便携式荧光计(如Turner Designs):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叶绿素a或油类污染物。
- 实验室级荧光分光光度计(如Hitachi F-7000):高分辨率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荧光信号。
需结合其他方法(如HPLC-MS)验证高浓度或复杂样品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