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计详解
检测目标
pH计用于精确测定水体的酸碱度(pH值),pH值范围通常为0-14,反映溶液中氢离子(H⁺)的浓度:
- 酸性:pH < 7(H⁺浓度高,如柠檬汁pH≈2.5)
- 中性:pH = 7(纯水)
- 碱性:pH > 7(H⁺浓度低,如肥皂水pH≈9-10)
核心组件
- 玻璃电极
- 敏感膜:由特殊玻璃(含SiO₂、Li₂O等)制成,表面形成水合凝胶层(约0.1μm厚)。
- 响应机制:凝胶层中的H⁺与溶液中H⁺交换,产生膜电位(仅对H⁺选择性响应)。
- 参比电极
- 类型:常见为Ag/AgCl(银/氯化银)或甘汞电极(Hg/Hg₂Cl₂)。
- 功能:提供稳定参考电位,不受溶液pH影响。
- 复合电极(现代常用)
- 结构:将玻璃电极与参比电极集成,简化操作。
工作原理
- 电位差生成
- 玻璃电极浸入溶液时,H⁺在凝胶层与溶液间扩散,形成膜电位(E_m)。
- 参比电极保持恒定电位(E_ref)。
- 总电位差:E = E_m - E_ref
- 能斯特方程
- 电位差与pH的数学关系:
[ E = E_0 - \frac{2.303RT}{F} \cdot \text{pH} ]- R:气体常数(8.314 J/(mol·K))
- T:绝对温度(K)
- F:法拉第常数(96485 C/mol)
- 25℃时,简化公式:每1 pH变化对应59.16 mV电位差。
- 电位差与pH的数学关系:
- 温度补偿
- 温度影响电极响应斜率,仪器内置温度传感器(如Pt100)自动校正。
校准与维护
- 校准步骤
- 使用标准缓冲液(如pH 4.01、6.86、9.18),通过两点或多点校准修正仪器偏差。
- 维护要点
- 储存:电极需浸泡在3M KCl溶液中,防止玻璃膜脱水。
- 清洁:定期用0.1M HCl或专用清洗液去除蛋白质、油脂污染。
- 更换:玻璃膜破损或响应迟缓(校准后仍不稳定)需更换电极。
应用场景
- 实验室分析:精确测定化学试剂、生物样品pH。
- 工业过程控制:监测污水处理、食品饮料生产的酸碱度。
- 环境监测:评估河流、湖泊水质(如酸雨影响)。
常见问题与解决
问题 | 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读数漂移 | 电极老化或污染 | 清洗电极或更换 |
响应缓慢 | 凝胶层脱水 | 浸泡在KCl溶液中24小时 |
校准失败 | 缓冲液污染或温度未补偿 | 使用新鲜缓冲液,检查温度探头 |
技术扩展
- 固态pH传感器:采用ISFET(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),无需玻璃膜,抗机械冲击。
- 微型化探头:用于体内医疗监测或微流控芯片,直径可小于1mm。
通过上述原理与维护策略,pH计能够实现高精度(±0.01 pH)和长期稳定性,成为水质分析的核心工具。